寄托天下
查看: 40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商学院介绍精华] 情系朗润园 [复制链接]

Rank: 2

声望
0
寄托币
84
注册时间
2006-5-7
精华
1
帖子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5-8 08:06: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情系朗润园
7 N  @  b5 v: _8 ~+ g" l& ?; |& q
在读MBA期间,我被朋友问的最多的就是“为什么选BIMBA?值不值?有什么心得?”结束了MBA这段经历后,的确也应该给自己一个明白的解释了。
: w: |! E! I! o( S, M* t                       (一)为什么选择BiMBA?
5 S7 B) O% |3 a/ [% v0 v6 m: _" d( x3 K2 {& j( f0 Q' m* D
在众多MBA项目中,BiMBA对我的吸引力来自于国际化的视野、毕业生的素质和朗润园的魅力。, [' Q/ L0 p* a( O" |: g
考虑到投入产出的效益,我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中国MBA联考”,一门心思把GMAT作为主攻方向,始终觉得这是正宗MBA的一部分。当时瞧了瞧BiMBA的师资水平,洋教授的名字比较多(后来才意识到这是典型的重洋媚外,其实BiMBA中国教授的水平更胜一筹),又是全英文授课,所以对BiMBA有了一定的倾向性。, {5 k! P" \4 T8 i. M' @7 a& h5 X& K
关键的决定因素在于我工作中的“导师”(Mentor)--- 白刚,他是BiMBA“98P”中的活跃分子,时不时向我透露一些MBA生活的趣闻逸事,又在我的职业发展建议中加重了MBA的份量。另外,我在日常的咨询工作中接触了不少BiMBA毕业生,颇为神往地听他们描述MBA的紧张生活。于是,我的MBA计划从2-3年的准备期提前到了半年。
0 Z1 _8 B& N# P3 D7 ^. }7 @! J2002年冬天,当我陪同公司(光辉国际)CEO在北大万众楼举办讲座时,朗润园的幽雅气息彻底说服了我,“就是这里了”,我暗下决心,“半年后见”。
+ }+ {- p. K9 |) E于是在2003年8月,经历了“非典”、两次GMAT考试、多番努力后,我终于成了一个BiMBA人。& ^3 v$ ^. z. t
在我的心目中,CCER(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第一印象永远是与朗润园密切相连的,那一弯湖水、一片浮萍、一座石桥、一顶凉亭,畅游其中的是CCER的灵魂-----古往今来的名人学者,当然,还有我们这些有幸逗留片刻的学子。$ Y7 X% J) K& ]! ?  \
朗润园-----与圆明园一脉相传,曾经是洋务大臣恭亲王奕忻、皇贝勒载涛的宅地,后来为一批北大学者所居,其中包括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如今岛上的“朗润园”三字就是老人专门题写的。可以说,朗润园将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完美地集于一身。
0 Y' j# t  Y% @9 y5 ?- p, q; B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创办于1994年8月,1995年才搬入修葺一新的朗润园。在国内众多的学术活动中,你常能看到CCER学者们走出书斋的活跃身影:“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CCER的知名教授和国内的经济学家纵横论述中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金融、农业、对外贸易、财税制度、区域经济等;在万众楼上,经济、管理、商业伦理的精彩讲座轮番上演;在“百年讲堂”里,正是由于CCER的多方努力,我们才得以目睹一位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风采。
& M3 ^. e8 B6 Z* Z0 |在我的眼里,CCER的教授们不是埋头于书斋中一味苦读的学究,他们是富于责任感的学者、平易近人的园丁、个性鲜明的“性情中人”,正巧利用一部分智慧从事了经济学研究。
$ X. V+ O0 \7 x4 V8 ]; c! ]/ |在我的身旁,那些出入于朗润园、谈笑风生的MBA们为CCER带来了一些新鲜的气息,为理性的学术研究注入了商业社会中五光十色的感性素材。而在静逸、平和的CCER中,他们飞扬的思绪也得到了片刻的安宁,经过撞击和沉淀后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 J% O/ V9 v9 }1 B+ P# b$ T从1998年起,随着MBA项目的启动,CCER平静的学术气氛中搀杂了一种跳动的商业气息。经济学教授、学子们推崇的是单纯而孤寂的寒窗苦度,而MBA学子们追求的是纷杂、随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追逐金钱、成就和社会认同感的奋斗历程。尽管道不相同,但意气相近,两类人在CCER聚集一堂,围绕着经济与管理、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等不同层面展开了热烈而开放的“教学相长”。
- r2 R* I' e! j9 ?; I其实,CCER的精华正是在于将经济研究、管理探讨和课堂教学有机地溶为一体。她按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准开设了博士、硕士、双学位和国际MBA课程,每年走出朗润园府门的学子逾千人,前来讲学、进修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真正的“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BIMBA的学子们在此环境中熏陶两年,的确是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 A2 ]' {% q. w6 K4 w$ S    记得曾经问起一位毕业已久的师兄,在BiMBA读书期间有何憾事,他感慨道:书读得太少,讲座参加得更少,同学间交流得不够充分。当时觉得事情太多,难以兼顾各方,其实今后越来越忙,已经错过的几乎没有机会再弥补了,这才深切地感受到要“把握住现在的每时每刻”。
' g/ E, l0 s# Y% ?5 H' p: f. z% t# n9 b由于从事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我在课堂内外对各届BiMBA的校友有了更多的接触。每当我在咨询项目中得到大家的无私点拨、在高级人才招聘项目中与师兄、师姐们成功合作、在各类社交活动中与BIMBA学友不期而遇,在BiMBA人一段段创业经历中感受到真诚的理解和信任时……那种自豪、亲切、感动之情实在是溢于言表。4 b. A$ y8 }; n' Q0 i; o
                     (二)BiMBA值不值?
) z+ J4 P9 ~' y" R  u  ?花十几万元,牺牲28个月的周末,辛辛苦苦地“啃”下20多门课,成本的确蛮高的。5 K3 L8 m3 A6 w9 F% l- w  Y/ U
入学时,杨壮老师曾提到,在MBA要提升自己的“学识、见识和胆识”。的确,如果没有读MBA,我大概永远不会去想创业。在紧张的课余,我常常穿插于BiMBA不同的 “大课堂”:激情飞扬的讲座、轻松随意的CEO晚餐会、EMBA的旁听课、选修课,等等。创业者的胆略似乎一点点地融入了我的血管,“为什么自己不去试一试呢?”于是,我在毕业后迅速地去试了。1 ~7 V8 x2 s$ n1 U, s) Q$ t
如果不是BiMBA,许多经历或许根本不会出现在我的生活中。BiMBA的“课堂”延伸很广:在离中国万里之遥的西点军校,我与西点师生深入探讨 “领导力之道”,领略了领导力的魅力。在孟良崮、马陵道,我从著名的古今战场上深切感受到了“战略和执行”的关键。在我们的“军事执行力课”中,我体会到了两军对垒中的恐惧、迷茫和无奈的快速决策。在BiMBA期间,我随2003PT和2005PT爬了两次海陀山长线(新生入学时的拓展项目)。第一次用了6个多小时,我是咬着牙冲上山顶的第二个女生,征服了自己的体力。第二次用了10个多小时,我是一路鼓励大家、欣赏山景,与队员们“一个都不少”地登上了主峰。
+ J7 E: t# u% ]5 ?3 T1 L在BiMBA两年半的紧张日程中,匆匆学习了20多门课。惭愧的是,在学习中囫囵吞枣、不知甚解的地方很多。欣喜的是,在课堂内外结识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师长,他们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将使我受益终生。8 b7 n8 ~( w' z! X
通过MBA学习,我从许多领域的门外走到了门内,但似乎只是一个看客。惭愧得很,因为自己学得不扎实。窃喜的是,同学们觉得我很刻苦。秘诀在于: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下多与教授沟通、充分整合同学资源,即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 G$ \: Y) J' u我自认为天资不那么聪慧,即便置身于丰茂的“菩提树”下,我也只能参悟到很少的一部分。但所幸的是,在CCER这批名师的指点下,我的头脑中融入了更严谨的逻辑、更宏大的视野。
0 u! `, I) V5 D, D其实,在这里的收获远非一篇文章所能尽述,28个月的BIMBA生活,她带给我生活的启迪、事业的推动、性格的磨练,如同佳酿一般,弥久弥香。
已有 1 人评分寄托币 收起 理由
trees + 3 谢谢分享

总评分: 寄托币 + 3   查看全部投币

回应
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声望
153
寄托币
24742
注册时间
2005-3-16
精华
13
帖子
66

Aries白羊座 荣誉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06-5-10 20:12:31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9 @3 R1 ?% i8 j
(如果是转载,请载明出处,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E: 情系朗润园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情系朗润园
https://bbs.gter.net/thread-459191-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