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楼主: RobinZh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学/人类学】大一新生请教关于出国规划的问题 [复制链接]

Rank: 4

声望
0
寄托币
435
注册时间
2010-1-28
精华
0
帖子
9
16
发表于 2010-2-2 22:18:18 |只看该作者
统计只是技术,社会学最重要的还是批判思考和思想深度或者米尔斯所谓的社会学想象力。统计不应该也不会成为社会学的法宝和看家本领,当然学好统计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举报

Rank: 2

声望
0
寄托币
146
注册时间
2003-9-17
精华
0
帖子
0
17
发表于 2010-2-2 23:01: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lverveil 于 2010-2-2 23:08 编辑

13# jfly 那我就沒什麼意見了。你對Max Weber的Inaugural Lecture和他的其它早期政治作品有深麼看法?如果沒記錯的話,韋伯的政治訴求是要把Elbe River東岸的劣等民族波蘭人阻擋在德意志帝國的邊界之外。如果一個學者被美國的政治正確(無論左翼右翼,一邊是Marxism, racism, feminism互相爭寵,一邊是imperialism, neo-liberalism, Christian-Evangelism互相爭寵)同化,接受他們的話語系統,那才是最大的悲哀,一輩子只能做intellectual masturbation了。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34
寄托币
1905
注册时间
2007-4-12
精华
0
帖子
19
18
发表于 2010-2-3 01:22: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fly 于 2010-2-3 03:54 编辑

17# silverveil

在国外做学问的好处就是不只一套“话语系统”而且任君自由挑选,在天朝的问题就是没得选。你所谓的被他们“同化”是杞人忧天,他们自己都同化不了自己,否则就不会有你说的那些争论了。你罗列的这些名词,并不是在国外做学问的必然选择。一个都不管,照样做社会科学做得有滋有味。另外,这些理论并不仅仅是花哨的词汇,也不仅仅是所谓的“话语系统”。如果你要在国内做研究,遇到类似的问题(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等等),一样逃不过类似的概念和理论,问题到时候就变成了你敢不敢用和老大哥让不让你用鸟~~
Ph.D. Candidate in Science Education

举报

Rank: 3Rank: 3

声望
6
寄托币
808
注册时间
2004-11-7
精华
2
帖子
4
19
发表于 2010-2-3 11:57:38 |只看该作者
社会学是三大基础学科之一?谁这么说过?我想应该是social sciences吧,社会学远没有达到那么高的高度,事实上,社会学在整个社会科学体系内最多是二等学科
如果沒有很強烈的社會問題意識和對祖國的熱愛,再好的分析模型難道去分析美國城市貧困黑人的教育程度和肥胖率的關聯?这句话什么意思?我没觉得做这样的模型分析有什么错啊,ses本来就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啊
不过关于critical thinking意识的缺乏,我非常赞同。定量技术很重要,这点我承认,尤其对中国学生来说这是你最容易有比较优势的地方,所以关于数学、统计的课能学好一定要学好,有余力学一个统计的双学位绝对是申请的大大的加分项。但是学这些技术都是要用的,你如果没有一个清楚合理的思维能力,最多也就做一些看上去很fancy却没有用的model。而且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思维能力和统计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建议lz趁着备考gre的机会好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btw,我不觉得现在开始备考gre早,这种东西就是积累,你不光是为了一个好分数而学,更是为了自己而学),多想想issue里的那些问题,非常有价值的思考题。其实我一直想要有个地方大家讨论这些问题就好了,一直没找到。。。
另外我强烈推荐一套harvard的关于justice的视频,http://forum-network.org/series/ ... ght-thing-do-series(有英文字幕选择,不知道国内速度怎样),看看人家本科学些什么,讨论些什么,我们在学些什么,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思考问题的能力差这么远了

举报

Rank: 3Rank: 3

声望
6
寄托币
808
注册时间
2004-11-7
精华
2
帖子
4
20
发表于 2010-2-3 12:21:21 |只看该作者
抱歉,只看了第一页就发回复了。。。ms这个楼已经开始歪了。。。
对silverveil,我想问,你所谓的美国政治正确是什么?不用拿那些名词出来唬人。我们怎么就接受美国的话语系统了,种族问题是美国社会的问题,这跟话语系统有什么关系?你如果想做跟中国有关的研究,非常好,但这是你的选择,即使你是出于很崇高的目的,也无法成为你攻击那些研究美国社会的中国学者的理由。大家都是独立个体,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决定,有什么错?又没有伤害到谁
从一个现实的角度,你做研究总要有数据吧。定性的先不说,就说定量方法,自己收集大规模数据可能吗,能保证质量吗?大多数人只能用别人收集的数据,中国数据我用过,调查我也参加过,那些数据怎么来的都是心知肚明,偶尔有高质量数据那也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必须和官方关系比较好的才行。再说研究结果,不符合主导意识形态的可能发表吗?学霸问题就不用我说了,你去看看社会学的某位郑姓前辈如何对待一位刘姓教授的,仅仅因为学术观点的不一样。在美国,你会因为批判某个理论遭到那个理论大牛的报复吗?

举报

Rank: 2

声望
0
寄托币
146
注册时间
2003-9-17
精华
0
帖子
0
21
发表于 2010-2-4 08:28: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lverveil 于 2010-2-4 09:00 编辑

Okay,我承認我的思路非常跳躍發散,而且沒有把我的論點點明。那麼我現在就陳述我的立場:
1.我們在這裡提出的每一個建議都能成為一個normative guidance,能或多或少影響一些年輕學生的學術志向和道路。
2.中國學生在美國接受社會科學的學術培訓是非常具有稀缺性的(就頂尖program而言)。
3.美國留學有兩種ideal type,a.技術型人才輸出,占80年代後中國留學生的絕大多數,最主要的分佈就在工程和統計。b.取經型知識回流,典型例子就是庚子賠款公派留學生,名字我就不多羅列了,隨便舉幾格和社會學有些關係的:胡適,潘光旦,吳文藻,費孝通。
4.目前我們的教育理念是推崇a類留學,也就是說,美國需要什麼,你把什麼學好。中國學生什麼最拿的出手就把什麼學好。而大家所公認的中國學生的最大長處就是數理分析,美國學術界最缺乏的就是數理分析人才,所以既有非常大的“市場”,同時我們能夠提供非常匹配的人才,所以不單單是統計系,經濟系,社會學系裡也都是這個局面占主導。
5.中國學者在美國社會學界的stereo type就是定量統計,當然並不是所有學校都如此,但不可否認,絕對百分比是占支配地位的。其中大多數人在選擇留美任教後,在相當長的學術生涯中也是必須在計量統計的hierarchy之下接別人的活干:比如說分析美國的種族,性別,就業等問題。由此,a類留學的目的就達到了,我們成功的為美國的學術“市場”注入了稀缺的專長勞動力。當然,不少中國學者功成名就之後還是能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的。但我不相信有多少中國學者真的對inner city black poverty或voluntary single motherhood of black women感興趣,除非他們真的想首先解放資本主義下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黑人階級兄弟。
6.我不否認每個人有追求自我實現的權利。但很明顯在美國頂尖program招收中國學生的名額稀缺的大環境下,增加type a自然會導致减少type b的比例。我承認這裡我強烈偏向後者的。同時人的选择是有可塑性的,我不願意看到大多數中國學生在一進大學或者一決定留學就主動朝type a定向靠攏。而目前的現實是,很多人並不是為了解決某個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而學社會學,而是根據如何使自己在美國學術界立足而安排自己的學業計畫。給別人的建議也都如此:學好統計,努力幹活,多發paper,早拿tenure。由此,一些本來可能有b類傾向的學生也轉向a類傾向,a類傾向比例更加上升,b類傾向比例更加稀少。至少目前而言這個趨勢還沒有逆轉的勢頭。

關於美國學術界的狹隘性我也不必多說。除了大概不到20%的歐洲學者,猶太人學者,和一小部分國際學者,80%以上的美國社會學都集中在美國的社會問題裡,而且其中80%都是固定的思維定勢之下的陳詞濫調,更糟糕的是大多數人認為自己的研究能make a difference。我不否怎很多定量研究的設計非常有新意,但最終都歸結到一個同樣幼稚的結論:We must make the public aware of this fact so that they can modify their behaviors. We must make policy makers aware of this so that this trend can be reversed. 真的如此麼?Okay,William Julius Wilson的著作出了那麼多年了,inner city black poverty有什麼改變?voluntary single motherhood有什麼改變?sustained high divorce rate有什麼改變?如果這些學者真的相信美國的主流政治論調,他們做的再好的研究也不過是自慰罷了。更可悲的是,隨著二戰那批歐洲流亡學者的逝去,美國的社科學術界更加狹隘化,更加工具主義,更加缺乏真正的理論和創新。

我對中國的社科學術系統沒有什麼親身體驗,對其食物鏈結構略知一二。不過我想這些不能成為中國學者面對美國同樣嚴重的學術系統問題甘願服從做打工者的藉口。你可以說我站著說話不知腰纍。我承認這幾天由於閱讀的文章非常無聊乏味(那篇黑人教育程度與肥胖關係就是其中一篇,隨便拿出來舉例了,文章不算差,只不過類似的讀多了很枯燥),有點宣洩不滿的意味。不過我認為我陳述的問題都是現實問題:美國學術界的狹隘技術化,中國學者的類別單一化,和一部分留學生的技術至上主義。
20# 雨汜水文

举报

Rank: 1

声望
0
寄托币
22
注册时间
2009-7-2
精华
0
帖子
0
22
发表于 2010-2-4 09:20: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uliqunao 于 2010-2-4 09:22 编辑

我已经社会学大四了,学校的社会学系是国内最好的之一。楼主对于社会学的兴趣十分可贵,如果有志于社会学研究,当然出国深造是必要的。鉴于前几年的社会学同学出国,近年来本科生直接申请PHD的情况并不很好,而且经常有其他专业的人比如数学、统计、经济的人和你竞争,所以申请牛校的难度比较大。建议你提早规划,考好GT,更多地了解这个学科。所谓定量定性之争真的没那么重要,所谓的定量重要只是美国社会科学理性化的夸大而已,社会学对于自身研究方法的反思时刻在进行着,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能把问题说明白是最重要的。

举报

Rank: 2

声望
0
寄托币
100
注册时间
2010-1-20
精华
0
帖子
0
23
发表于 2010-2-4 11:56:05 |只看该作者
定量定性只是工具,重要的是问题意识。在想不出问题意识的情况下,学好别人不会的手艺(比如统计)至少是谋生的手段。但是谋生手段反过来也会异化你自己,这不单是知识的范畴,也和别的很多范畴有关。

好的定性和好的定量实际上殊途同归,都能帮助你启发问题意识,而且让你以简单却丰富的形式把这个问题意识阐述出来。学定性的有时候思维不够简单,学定量的有时候思维不够丰富。作定量的也需要有对日常生活的感觉,作定性的最好能有超越抽象的框架。

至于楼主还年轻,不要为了想出国就设计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读你想读的书,只要努力,够聪明,肯定能去好学校。如果没兴趣,就算应试去了美国,学术这条路也注定是走不通的。所谓前途,不是你自己设计的,生活自然会把你带到你该到的地方。

就好像搞政治的搞统计的都能从他们的学问中发现上帝。

举报

Rank: 2

声望
6
寄托币
348
注册时间
2007-10-5
精华
0
帖子
1
24
发表于 2010-2-5 01:26:5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ortheast-Wind 于 2010-2-5 01:30 编辑

Wow...
We should know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hinese students studing in Top soc depertment is US. I know several newcomers (including me) came here last year, such like Chicago, UM-Ann.... My department (UW-M) recuited 3 chinese students last year which never happed before, and we can not imagin, this spring, another 3 Chinese students are admitted.  

Since I study here, I do not feel there are obvious boundaries that limit my study. My dept is super strong in Quantitative research, but I do historical-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ethnography. Here faculty also keed reflection on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y do not think we chinese should be strong in Stats... They just tell me to be a SOCIOLOGIST, but not a China SPECIALIST. They strongly ecourage to do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part of the world, which part depending on my research question.

I do not feel stats is necessary for our application. It depends on your proposal which indicates what methodology you adopt in your research. If you do historical soc, good stats does not help.....
Feel the light when the dawn is still dark.

举报

Rank: 2

声望
2
寄托币
148
注册时间
2010-1-30
精华
0
帖子
0
25
发表于 2010-2-5 13:24:07 |只看该作者
恩  谢谢你的advice
22# wuliqunao

举报

Rank: 2

声望
2
寄托币
148
注册时间
2010-1-30
精华
0
帖子
0
26
发表于 2010-2-5 13:52:54 |只看该作者
Wow

From your words,I see the hope in the future,thanks。

24# Northeast-Wind

举报

Rank: 2

声望
2
寄托币
148
注册时间
2010-1-30
精华
0
帖子
0
27
发表于 2010-2-5 13:57:02 |只看该作者
这栋楼到现在,很高兴大家能够就社会学这一学科本身,包括中美社会学的一些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

楼歪了不要紧,重要的是大家能够对社会学,对当今的现实和学术能在讨论中有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我从各位的讨论之中也学习到了很多。希望各位继续讨论下去。



另外,现实虽有很多无奈,但是并不能左右我们理想的方向。

举报

Rank: 3Rank: 3

声望
6
寄托币
808
注册时间
2004-11-7
精华
2
帖子
4
28
发表于 2010-2-9 11:13:25 |只看该作者
To silverveil,
关于你的两个理想型,我不清楚你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技术vs知识,还是输出vs回流),而且也不觉得问题的关键是这两类的区别
其次,我觉得你混淆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社会学更多的是解释世界,虽然偶有改变世界的企图,但你问绝大多数社会学家,我相信他们还是为了能够make sense of how this world works。所以你说你不相信中国学者对inner city black poverty或voluntary single mother感兴趣,也许是这样,可是我们为什么又要感兴趣呢?这些都是表象,社会学家感兴趣的是race/gender/class,是掩藏在表象人群下的实质,为什么不同种族的人群obesity程度不同,你可以有生理、医学的解释,但社会学家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看社会不平等是如何get under the skin从而对健康产生影响的。我们不需要感兴趣研究的人群,这是在解释世界,不是像社会政策或公共管理那样尝试改变现状。就像对一个生物学家说,作为一个人类,我不相信你会真的对果蝇的繁殖感兴趣一样,不是很牵强吗?
关于你的make a difference之说,确实如你所说,但这只是一个framing strategy,你不可能做了一项研究却连so what的问题都答不出来。而且,这不光是社会学的问题,你去看看其他学科的文章,又有哪一个不说自己在make a difference呢?随便换一个学科,换一个他们标志性的著作,你的那段论述同样成立,经济学家也有他们的“the truly disadvantaged”,又怎么样呢?make a difference了吗?贫穷、家庭,这些都是社会问题,指望一个学科的一篇著作甚至一整个学科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也太不现实了。事实上,社会学远没有进入决策层,nyu一个社会学教授,我记不清名字了,写的heat wave,讲1995年chicago的heat wave,政府成立的调查小组连一个社会学家都没有。所以我就很奇怪那些说社会学是基础学科的认识是从哪边来的,我们从没成为显学过。所以你说我们make不了difference,我会反驳那是因为我们支持的从来没有进入到政策层面
最后,你弄错了比较对象。我们谈论的是中国留学生的去向,你所有的论据将美国换成中国,统统成立甚至情况更糟。你觉得如果我们从事中国研究了,那我们就能make a difference了吗?谈我熟悉的人口领域,先不说那些真正的生育数据你能不能弄到,就算你做出了高质量成果你认为政府就会采纳你的意见吗?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先定结论,再找数据支持的,做出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文章你根本连发表的机会都没有。
谈到mills,也请偶尔用下社会学想像力,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体制出了问题。给个数据, 来自“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相当于美国博士生的普查数据,你觉得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1985年到2007年,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人共计51453人,90%以上都留在了美国。同一时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台湾人共计20373人,一半以上都返回了台湾。在我们的近邻中,从美国回国超过半数的国家还有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学生70% 以上毕业后都回国了。而和我们一样同样不回国的留学生(停留率在75%以上的)来自:印度,伊朗,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以及其他前苏联国家

举报

Rank: 2

声望
2
寄托币
148
注册时间
2010-1-30
精华
0
帖子
0
29
发表于 2010-2-10 11:56:25 |只看该作者
关于社会学进没进入决策层的问题,我想换一个思路来讲。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一位经济学家(不好意思,忘记了那位外国人的名字)曾呼吁在房地产和信贷业要加强政府干预,否则会有大规模的危机。但是呢,结果金融危机还是发生了,有时候,没有进入决策层面确实很无奈,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在回头看,中国当代怎么才能进入决策层?当官吗?这种进入的途径很多样啊,当年费老不也当上了政协副主席吗,当然请不要跟我说中国政治很黑之类的,我没什么体会和经历,不是很了解。但是,这个世界毕竟有它的运转的规律,中国也是一样。



28# 雨汜水文

举报

Rank: 2

声望
0
寄托币
146
注册时间
2003-9-17
精华
0
帖子
0
30
发表于 2010-2-10 12:33: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lverveil 于 2010-2-10 12:58 编辑

我們假設Klinenberg被選為芝加哥市長,並且當仁不讓提出自己的施政綱領:
1.鼓勵高犯罪率社區內的居民大量遷往郊區有工作的地方,夷平高層住宅(打上個拆字)
2.以城市美化的藉口大量拆毀酒吧妓院liquor store等惹是生非之場所。
3.派出大量警察巡邏,並且把路都改成單行道。
4.建設大量社區教堂等。
5.派出社會義工教育老人要多上街,不要怕被victimize,黨和政府會保護你。
6.鼓勵Star-bucks在black belt裡多多開店
7.極端氣溫下,組織Walmart,Target到社區設攤上門空調折價大派送。


我不知道多少能夠被施行?貌似社會學家們的後院Hyde Park也只做到前三條(據說還是社會學系高人的支招,從而使Hyde Park避免淪為黑人區),週邊還是月月有搶劫,偶爾有槍擊,一年還要有一兩件槍殺大案,黑幫橫行,於是學生們可以去聯系黑幫做Ethnographic Study。於是社會學家們只好轉而求其此,呼籲大家投民主黨的票。。。

威權政府推行social change遠比民主政府有效,因為能提供更直接和有力的權利槓桿和社會動員。只不過反應速度同樣滯後。放著1.6的低生育率,還不鼓勵生育?同時還有一批新自由主義的濫用者不時弄出個大學擴招之類的敗國政策。相對而言還是中國的土壤更適合prescriptive sociology,而美國的sociology注定永遠只能是descriptive。China used to have been ruled by scholars for two thousand years; what you see now is just a brief period of anomaly.

28# 雨汜水文

举报

RE: 【社会学/人类学】大一新生请教关于出国规划的问题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社会学/人类学】大一新生请教关于出国规划的问题
https://bbs.gter.net/thread-1055948-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关闭

站长推荐

【周年庆兑换店上线】寄托25周年庆 生日快乐!
兑换店将于4.22-4.28限时开启 快用寄托币兑换25限量版衫以及冰箱贴等周边吧~!

查看 »

报offer 祈福 爆照
进群抱团
26fall申请群
微信扫码
小程序
寄托留学租房小程序
微信扫码
寄托Offer榜
微信扫码
公众号
寄托天下
微信扫码
服务号
寄托天下服务号
微信扫码
申请遇疑问可联系
寄托院校君
发帖
提问
报Offer
写总结
写面经
发起
投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