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天下 寄托天下
楼主: shiveg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omm&journalist之我的感想和苦恼! [复制链接]

Rank: 2

声望
0
寄托币
224
注册时间
2007-1-25
精华
0
帖子
7
46
发表于 2007-7-16 11:31:43 |只看该作者
从前辈们的讨论收益非浅  
恩, 要坚持~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69
寄托币
7863
注册时间
2007-3-7
精华
5
帖子
71

Capricorn摩羯座 荣誉版主

47
发表于 2007-7-16 12:01:59 |只看该作者
老帖老帖~~~~顶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8
寄托币
11092
注册时间
2006-2-16
精华
10
帖子
89

荣誉版主

48
发表于 2007-7-16 12:28:11 |只看该作者
最容易失恋的10大职业。
1、建筑公司

单身原因:在工地上的日子比在家里面多,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旅行箱永远处在备战状态。

2、会计事务所

单身原因:女多男少,超时工作是家常便饭。

3、公关、广告公司

单身原因:认识很多人,但把工作关系转为情人关系的很少。

4、律师事务所

单身原因:律师因职业所需的严谨向来浪漫指数被判很低,女律师就更让男人畏惧几分。

5、服装设计师

单身原因:好的服装设计师永远处在“求新”状态,难以对旧关系保持长久的激情。

6、化妆师、造型师、摄影师

单身原因:女人成堆的地方,大把美女当着他们的面换衣服,久而久之没有感觉。女人又嫌这个行业的男人太女气,接触美女太多有危险。

7、网站

单身原因:职员都很年轻,女孩看不上同龄的男生。

8、记者、编辑

单身原因:自以为接触的东西多,自恋,清高,容忍度小。

9、演艺圈

单身原因:感情生活太丰富,身边诱惑太多。太多选择,无从下手。出了名的则要刻意保持单身,是为了观众支持率。

10、运动员


现代“睡不着”职业排行榜
第2名 记者
无眠状态:8/焦虑指数:10

  危险指数:6/缺睡指数:8

  干记者的就是劳碌命,此话不假。若是遇上诸如赛事、电影节,那晚上就更不能休息,常常是半夜三更随时关注大洋彼岸的一举一动,白天又要及时整理得来的第一手消息,往往几宿下来熬得双眼通红胡碴飞长,仍要马不停蹄地工作。狗仔队们更是睡不着的典型,夜幕下不但明星活动频繁,隐蔽起来也更容易,若是抓到出入酒店夜总会的独家暧昧镜头,既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一干八卦小报。
毕业那天我比你先失恋
PS.我不是赵忠祥。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8
寄托币
11092
注册时间
2006-2-16
精华
10
帖子
89

荣誉版主

49
发表于 2007-7-16 12:29:21 |只看该作者

中国传媒大学刘宏说了!

节日很容易被唱成应景的四季歌,记者节也不例外。

  记者节肯定不是狂欢节。看看我们中国的节日,大概除了少数民族的节日,汉族好像就没有给老百姓的狂欢留下什么位置。是我们缺少狂欢的气质吗?其实,我们也是热爱过节的民族,只是我们的节日似乎更偏爱以家庭为单位。

  通常,节日是为了表示尊敬。当我们设立记者节的时候,显然,大家都已经意识到,记者群体值得尊重。我记得在我读大学新闻系的时候,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青年人的职业期待排行榜上,记者的位置还是非常高的。虽然。这种排行榜至今都未必是那么准确,但是,在没有更好的参照系之前,它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职业排行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记者的地位已经有明显的下降。奇怪的是,尽管这种地位在下降,但是,大学的新闻系越来越热,报考新闻学的学子越来越多。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在这里,我想用另外一种现象来解释这种现象,近些年,在世界许多国家经济不大景气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似乎是风景这边独好;而在中国的经济中,当一些国企不大景气时,传媒好像是一枝独秀。在这种思路中,答案似乎只有一个,就是今天的排行榜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加了更多的经济色彩。这是喜是忧,值得反思。

  我如今在大学新闻专业教书,经常接触这方面的学生,我发现他们很看重新闻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与西方同行的收入性价比对照起来,我们的收入是偏高的,不光如此,我们记者的政治地位也比西方记者高多了。但是,我们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如何呢?我们的有偿新闻一直是屡禁不止,从集体承包到散兵游勇,再到今天升格的有偿勒索,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是影响极坏。我们记者的炒作能力是名声在外,在一些地方,记者成为许多人防范的对象。

  近些年,我参加了许多媒体的内部研讨会,我本以为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如何办好媒介内容,但是我错了,他们中的许多人似乎更关心媒介如何赚钱。看着他们津津乐道地讨论他们的目标受众,好像在用美国式的精确导弹击中他们的理想目标,然后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忽然,我觉得有某种错位,我好像是在参加企业发展研讨会,坐在我面前的记者编辑仿佛更像市场经营高手,他们不认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有什么区别,似乎都可以用流水线的方式制造出来。

  我很难想像西方主流媒介的记者编辑会聚在一起这样研究问题,这显然不仅仅是编辑业务和经营部门分开的问题,这至少反映了我们专业精神的某种缺失。我自以为不是一个讨厌钱的人,并且我私下里认为媒介经营的研讨会越多,对我这样善于宏观探讨的人更有利。但是,我的理智仍然让我能够看清楚传媒界的这种错位,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许多编辑记者的市场经营能力似乎比新闻报道能力强,他们更愿意用做市场的方式来做新闻,结果就是他们使用了更多的经济术语来探讨新闻问题,好像他们是经营新闻的商人。

  谁也难以否认,我们在市场经济时代不能忽视受众的需求。但这是不是必然导致简单的需求-满足或者使用-满足理论?不论这种模式来自社会学还是传播学,它们都只是描述了复杂的传播状态中的某一环。在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曾经对媒介的灌输方式表示过反感,虽然也有些人为名声不好的灌输概念做过一些辩护,但是那明显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取代灌输。

  那么,满足是不是这样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词汇呢?在满足的概念里,受众被描绘成了任性的上帝,但是实际上我们都清醒地知道,读报看电视的受众和商店里购物的消费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商店里的消费者是一次性购买商品,而媒介的读者和观众是二次购买,第一次买的是新闻,第二次买的是媒介上面的广告,这第一次购买是明买,第二次购买是暗买,也就是未确定的潜在性购买。广告商看中的是受众的第二次购买,而媒介内容制作者看中的应该是受众的第一次购买。

  如果媒介的编辑记者过于看重受众的第二次购买力,那么就会发生某种认识上的偏差。必须承认,现在很多媒介在经济上对受众的依赖越来越小,广告是媒介的生命线,受众购买媒介的费用在媒介经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媒介人士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广告商,受众成了媒介生产线的一个中间环节,在某些媒介人士心目中,媒介的终极目的成了赚钱。

  其次,商品消费者和媒介受众还有一个明显区别是,商品消费者只有一个身份,而媒介受众在市场经济时代具有了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媒介的解读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文化的消费者。作为文化的消费者,他们是用经济的方式消费文化,他们可以选购报刊,也可以调换电视频道,这种消费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媒介内容和形式的娱乐化。而作为媒介的解读者,虽然受众受到媒介互动能力的限制,多少显得有些被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获得知识和参与公共交流,正是这种参与,体现了媒介作为社会公器的文化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记者不是商人,那么,记者究竟应该是什么呢?看看记者的历史,或许我们能够得到某种启发。

  记者的历史似乎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说它长,是因为我们有理由把中国汉代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也当成记者的先驱,从传说来看,他们舍身记史的精神甚至值得后代学习。在文明古国中,希腊的历史学家和文学上的《荷马史诗》都提供给我们许多早期记者的足迹。中国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易中天品三国中得到证实,在电视上说历史的是文学教授,这恐怕并非是因为历史学家口拙,而是文学和历史互为内容。

  说记者的历史短,是因为从现代新闻学的角度看,记者的历史是依附于新闻媒介的历史,换句话说,记者作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有赖于媒介组织的成熟,它更多是一种组织行为,而不是游击队式的道听途说。和其他古老的职业相比,记者行业似乎有它的先天不足。比如教师和律师,他们的行为有相当浓厚的个人色彩,即便是从私塾到大学,教育完成了组织化的变迁,教师的授课仍然不是简单的组织行为。而记者则不同,如果说教师职业是为传授知识和表达观点而存在的,那么,记者职业就是为捕捉真实和望社会而确立的。

  律师的能言善辩往往更多增加的是个人的辩护声誉,也就是说,他很少会改变社会对律师阶层的整体看法。但是,搞有偿新闻的个别记者常常会败坏记者群体的社会名声。从这个角度来看,记者的形象并不是他自己的,他属于社会,他是一种社会公共形象,所以,人们称之为社会的良心。同样道理,当一个社会司法腐败时,人们就会失望至极,因为有可能烂到根上了,在一个法制社会中,法官的公正通常是社会公平的底线。记者和法官的社会形象虽然有所不同,但是,

  说到底,他们都代表的是社会公共形象。

  从历史的角度看,记者一直是职业的或者说是专业的报道者。虽然,网络的出现让一些人开始怀疑记者的存在价值,但是,业余记者的现场抓拍并不能完整回答大众对社会真相的追问。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中国民生新闻运动中看得比较清楚,即便是我们发更多的电视摄像机给更多的热心观众,让他们拍摄更多的街头新闻,我们还是能够发现,新闻报道毕竟不是全民运动,它是一种专业行为,它不是琐碎化的代名词,它不能够被边缘化。这也许就是民生新闻很难简单转变为公共新闻的原因。事实上,现代新闻的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记者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监督者。在这种监督活动中,新闻事实和观点仍然是分开的,记者和评论员的工作不能混为一谈,记者的监督靠的是事实,是通过复杂的采访和核实得到的新闻事实。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导师介绍--刘宏
--------------------------------------------------------------------------------

1960年10月出生于北京。籍贯北京。政治面目群众。
1973年至1979年,在北京第35中学读书;1980年至1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读本科和研究生,获学士和硕士;1986年至2000年,在人民日报担任记者和编辑,期间曾经在市场报和新闻战线杂志担任记者和编辑。1996年到1997年考取英国政府志奋领奖学金公派赴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学院新闻系攻读硕士,获得该校的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在职博士,200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今,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任教,担任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1995年获得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志愿服务奖。
1999年论文《收视率:启动中国电视改革的一个有力杠杆》获得第9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奖二等奖。
2001年论文《中国报业的趋势与动向》获得第11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奖三等奖。
2001年论文《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优秀论文奖。

参与会议:
1998年赴香港为英国STERLING大学远程教育新闻传播班授课。
2000年11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参加世界科学电视纪录片研讨会。
毕业那天我比你先失恋
PS.我不是赵忠祥。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声望
28
寄托币
11092
注册时间
2006-2-16
精华
10
帖子
89

荣誉版主

50
发表于 2007-7-16 12:32:04 |只看该作者

2005年的真实故事!

一位旅游卫星电视频道的记者,在可可西里参与报道时,不幸昏倒,住院三天后,得出结论:脑水肿.
从此,他有了个外号,水肿英雄。
毕业那天我比你先失恋
PS.我不是赵忠祥。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声望
0
寄托币
2921
注册时间
2005-9-21
精华
0
帖子
15
51
发表于 2007-7-17 07:01:58 |只看该作者
comfused...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声望
0
寄托币
298
注册时间
2006-5-9
精华
0
帖子
0
52
发表于 2007-7-31 22:23:25 |只看该作者
ding
顶顶起来,
很有道理,我也在犹豫中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声望
3
寄托币
3352
注册时间
2006-9-9
精华
1
帖子
31
53
发表于 2007-8-1 16:54:46 |只看该作者
同惑,所以准备申传播,偏实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声望
0
寄托币
389
注册时间
2007-6-26
精华
0
帖子
12
54
发表于 2007-8-1 20:43:42 |只看该作者
说到了心中一只一只的矛盾~
走,一起走,微笑的走下去。

加油,一直对自己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声望
0
寄托币
63
注册时间
2007-7-15
精华
0
帖子
0
55
发表于 2007-8-4 14:17:09 |只看该作者
同感,但还是不甘……
我也是读这个专业,正在准备G&T
倒是没考虑这么多关于美国就业的问题
我相信如果你注定要做这一行就算你是学宗教,
注定也会是一名成功的记者

在我决定读这个专业的时候,
只是想,
我要是读东南亚文学研究到底有多的把握成为理想中的那个人?
几乎是零……
你想哦,
为自己的爱好付美钞,想起来也甘甜一些

and ,
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意愿做事情的时刻少之又少
为什么不能在这个时候听自己真实的想法
管能不能找到工作
你以为都什么专业是必然能够找到工作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声望
2
寄托币
1141
注册时间
2004-8-24
精华
0
帖子
6
56
发表于 2007-8-24 03:51:49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在现在看来也还是十分有指导作用的. media companies找不到工作,又想留在美国,自然要找其他路子.读MBA也是一条路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声望
1
寄托币
647
注册时间
2007-7-8
精华
0
帖子
5
57
发表于 2007-10-3 15:49:08 |只看该作者
看了那么多前辈的感言,实在是惭愧,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去坚持原来的选择.
我也是学新闻学的,但是我还是决定要转专业.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新闻,而是觉得现在的新闻已经不是原来的新闻了.
曾经,我是那么地渴望地成为一个勇敢的记者,然后"纵晓天下人和事,扬清击浊传正声".我希望去帮助弱者,还社会一个本来的面目.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帮助弱者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当自己还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弱者的时候.我想帮助弱者,但是我不能以一个弱者的身份去帮助.首先,我自己必须能够保护自己,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去谈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
也许,这只是我欺骗自己转专业的一个借口.但是唯一不变的事实是我还是像以前一样,永远站在弱者的这一边.
live | evil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声望
2
寄托币
482
注册时间
2007-3-29
精华
0
帖子
24
58
发表于 2007-10-7 11:39:14 |只看该作者
确实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好贴。我也一直多年深爱着自己的记者梦,尽管没有完全实现。

但我身边有太多的国内记者都想着转行呢,一来很难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二来工作的繁忙导致的生活习惯的黑白颠倒,基本没了生活的自由(当然,某些运行稍好的都市报还会多劳多得),基本就是个体力活,或者你原意安分的在党报里清闲的等待着论资排辈,还要忍受着各种内部的官僚。电视就更别提了,记者都分三六九等,干活做多的总是拿钱做少的,而且还没有任何福利保障。即使在国内的外国媒体干活你也会遭遇待遇不平等的歧视。当然,有时因为记者的小特权,你也会有满足感和些许虚荣心,比如所谓的和明星政要精英们面对面;也或许你快变得麻木,因为太多太多的社会矛盾和严重失衡让你感慨地都喘不过气来。。。。。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渐渐的,这些我身边都怀有新闻理想的记者们开始质疑自己了,嘴里天天喊着要换工作,脚下每天还忙碌的跑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主要指京沪等媒体,地方媒体因为地小显得权大,如果你在睁一眼闭一眼,还是相当滋润的)

但,我仍坚持相信这现实终究会一点点改变,我们的父辈是今天的牺牲者,我们也必须为了明天付出自己的代价。为了我们各自的理想,继续努力吧!

[ 本帖最后由 helenyuanli 于 2007-10-7 11:44 编辑 ]
已有 1 人评分声望 收起 理由
coco3263 + 2 说得很现实,就是这样。同业者。

总评分: 声望 + 2   查看全部投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声望
23
寄托币
8782
注册时间
2006-2-11
精华
1
帖子
99
59
发表于 2007-10-7 12:34:37 |只看该作者
嗯,非常喜欢你这段话。

谢谢你写这些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声望
93
寄托币
3896
注册时间
2006-2-13
精华
5
帖子
1063

Golden Apple QQ联合登录

60
发表于 2007-10-7 12:36:1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5 veronicag 的帖子

学东南亚语言的?马来?
不回头的朝前走

使用道具 举报

RE: comm&journalist之我的感想和苦恼! [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问答
Offer
投票
面经
最新
精华
转发
转发该帖子
comm&journalist之我的感想和苦恼!
https://bbs.gter.net/thread-647213-1-1.html
复制链接
发送
报offer 祈福 爆照
回顶部